• Joomla模板与内容的融合设计
  • 野草工作室一直在用心建站
  • 利用Joomla+SEO提升网络营销竞争力

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培养

英语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和培养

来源:本站作者:家促网发布时间:2016-09-19 16:13浏览量:

 

        在多元文化和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以及新课改大潮的推动下,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贯穿于学校各项工作的全过程,也渗透在各个学科的课程教学中。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类教学课程,不仅承载着基础课程在学生专业知识的传授,其自身还具有丰富的德育内涵,作为一门人文科学,以其人文性、社会性可以用来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等道德情感,以期在英语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一、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的目的,因此也是教育最高的目的"。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每个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中学生正处于由未成年人向成人身份转化的特殊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育的重点应当在品德、理想、世界观等方面。对于英语这门人文学科而言,如果说讲授专业语言知识是根,那么在英语课堂发挥德育教育功能就是叶,无根不成树,无叶不繁茂。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思想文化的载体,英语教材的课程内容也同样渗透着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思想情感和德育内涵。这些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的积极影响。因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传授语言基础知识,同时还要恰当适时地渗透情感价值观等德育内容,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价值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英语课程教学中要发挥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在教英语中培养人,在培养人中教英语,二者相互融合从而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以此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人生观、世界观,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明确学习目的,努力掌握英语,用其作为工具来吸收世界各国先进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先进经验,同时利用专业优势展示我国公民在国家交往中的美好品德,也能传播我国优秀的文化成果。
     二、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第一,深入把握教材,挖掘德育内涵。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不仅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同时也是也是思想的载体,同时具有工具性、传播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因而,教师不仅应明确掌握英语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更应该灵活运用课堂英语教学中的德育因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涵。德育渗透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形象的教学手段、生动活泼的教学活动来进行,以“润物细无声”来感化学生的心灵,这样才不失“传道授业”教师本色的,并能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与育德渗透结合起来,有效地将指导英语学习活动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行为结合起来。值得注意的是,在对教材进行整合时,不能毫无根据随意地整合,而是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适当地调整和整合。比如在课文阅读部分会有名人轶事板块,教师在课文内容以及生词等基本课程内容完成后,可以对名人名事进行扩充讲解,同时来激发和感化同学们,使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美化心灵净化灵魂,并由此引出理想教育,帮助他们认清理想并能坚定信念为之奋斗。另外,教材中的显性德育素材是静态的、普遍性的、有限的,而教学过程中教师以自己的知识储备和丰富的教学经验灵活生成的德育素材是动态的、个性化的、无限的。教师应该不断挖掘德育素材,明确育人目标,抓住切合点,寓德育与教学,融教学与德育。
        第二,注重为人师表,树立道德榜样。德育指教育者以一定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教育、影响受教育者,使之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学英语教师,既是教学主体,更是德育主体。发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体作用,是促进学生接受德育教育的一剂强心针。教师应该将德育作为教书育人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既要强调语言知识的讲授,又要注意德育的有效渗透,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情感德育因素,使德育溶于教材。这就要求教师要以自身的高尚的道德和良好的品质来影响学生,以达到榜样的力量来震撼学生的情感世界,直击学生的价值判断。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自身形象,注重自己的行为举止,展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精神风貌。无论是在课堂内外一名优秀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在课堂内对于学生积极踊跃的回到问题时适时的给学生以点头微笑等微表情以示回应与鼓励,这样做不仅能达到示范作用,还能让学生体会到被重视被关注的感觉,从而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在课外教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真正将人民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除此之外教师对工作的热情专注、对生活的积极向上、对学生的耐心关心都能感染学生。优秀英语教师的榜样作用能引导学生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化对英语的喜爱,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英语教师进而将学生引导学生生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应该有不断创新、不断学习的教学追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灵活的找到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有效方法,从而达到因时因地因人而宜地在向学生传基本语言知识的同时成功地渗透德育教育的目的,达到英语教学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教学效果,是学生成才。现代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教学理念,同时及时关注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在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中,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及时调整自己的只是结构,才能胜任本职工作,适应时代的要求。
        第三,营造和谐氛围,强化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主阵地是课堂。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活动并非是简单的知识传授与知识接受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协作、情感交流,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因而建立平等互重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德育渗透起着催化剂的作用。首先,要注重构建平等互重的师生关系。在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是单向关系,是传授知识与接受知识的关系。教师从事英语教学更多是完成教学任务而忽视和学生情感的交流和培养,师生关系淡漠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更多的是机械性的接受课本知识知识。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一个学生如果失去爱和尊重,那么他就很难健康的发展。教师应关心学生心里状况,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变化和情绪波动,关心尊重学生,关注他们的生活小事,平等耐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爱去感化和触动他们他们。当教师的这种情感一旦触及到学生内心的情感需要时,学生会处于一种积极的、双向的回馈状态状态。中学生思想不稳定成熟,但感情丰富热烈,对教师的态度又尤为敏感,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才能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要注重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也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和引导者,故而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应该主动创建温馨和谐的课堂气氛,寓情于境,寓德于心让同学们在和谐的气氛中既获得知识又升华心灵。最后,创建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主要指,班级内部形成的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个班级内涵和外延的集中体现。其主要内容是班风班貌,班级特色,班级凝聚力,班级管理制度,班级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课堂作为学习的主要场所,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因而对教室进行美化和布置,把教室的布置变成一种隐性的德育资源,也就是德育环境。用英语元素布置和美化教室,是渲染英语学习氛围的重要手段。如,教室中可以选用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英汉结合的格言来装饰墙壁。例如,No pains,no gains(不劳则不获)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有志者,事竟成);Nothing is difficult to the man who will try.(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等。另外,可以设计英文名言作文班风口号,利用这些英文美言警句,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英语学习的知识,还可以获得精神力量的感悟。
        英语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英语课程既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英语知识的教授与德育教育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的。英语教师要善于应用英语教学理论,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通过师生和谐关系的构建,在和谐的课堂气氛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意识有目的而又潜移默化地把德育内容渗透在教学过程的全过程,这样的英语课堂教学才会更加有效,学生的发展也才能更加全面。与此同时英语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态度有着榜样示范的影响,教师应树立学习和生活中良好形象,发挥自己在课堂内外的激励与示范作用。英语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经常关注英语教学的新理论,新方法,新观念,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合理设计教学过程,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研究在英语教学中灵活渗透德育的有效的方式方法。英语课堂教学既是传授英语文化知识和技能的阵地,又是德育的重要阵地,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学会捕捉和利用各种教育因素,加强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内容,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教会学生如何行事和做人,英语课堂也会因此变得鲜活,变得更有有生命。
 
盐亭县安家初中         马  星
(盐亭教体局陶江推荐)

上一篇:成都建材集团领导到盐亭县立仁希望小学开展“奖教奖学”活动
下一篇:省教育厅卢旭处长一行深入盐亭检查学校卫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