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60岁孝子改装房车带百岁母亲游全国
60岁孝子改装房车带百岁母亲游全国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10-31 11:50浏览量: 次
“妈妈,你看,这边就是长江,那边是嘉陵江。”国庆期间,四川成都人陈录雪夫妇带着母亲余婆婆来到朝天门,看滔滔江水。据悉,这只是他们“房车”自驾游的其中一站。昨日,陈录雪一家三口已抵达广州。接下来,他们将选择去港澳或一路北上旅游。
“重庆夜景好漂亮”
改装房车
网友“冬天也温暖”10日在大渝网论坛发布了一段近10分钟的视频。视频记录了陈录雪一家国庆期间在朝天门看江赏水的情景。
从视频中看到,头发有些花白的陈录雪搀着年迈的老母亲余婆婆在朝天门码头上散步赏景。身体单薄的余婆婆有些许佝偻,右手拄着拐杖。陈录雪则一直弓着身,尽量贴近母亲耳朵为她讲解。“妈妈,快看那边的山,半边山;还有大船,就是你说像皇宫的船哦。”
石桥铺的周健强先生是视频的拍摄者。他告诉记者,“陈录雪讲解得很耐心,余婆婆话不多,听着儿子的讲解,偶尔点点头。”周健强回忆,由于老人家耳朵有些背,陈录雪大声讲解的声音,吸引了不少游客的眼球。
60岁的陈录雪昨日告诉记者,他是四川成都双流县人,母亲生于1913年,今年99岁,妻子谭会勤也与他们一路同行。
“我们刚去过三亚天涯海角,前天到了广州。”伴随着车窗外“嗖嗖”的风声,电话那头的陈录雪有些兴奋。陈录雪随后将车靠边停下,向记者讲述了他们在重庆的故事。“我们在朝天门待了一天一夜。白天看江,晚上看夜景。”
带母亲旅游
“长江水好看,重庆的夜景好漂亮。”余婆婆笑呵呵地在电话中告诉记者,她最喜欢大江大河,大山大树,前两天还在天涯海角看到了大海。
二手轿车变身三层“房车”
在视频里看到,陈录雪开的“房车”停放在朝天门码头上,引来了不少游客围观。记者看到,“房车”车顶上顶着一顶户外帐篷,后备厢上则放着一个大铁箱。陈录雪告诉记者,这辆三层“房车”是他2007年初用3万元买来一辆二手标致505轿车后,亲手改造而来的。黑色轿车车身两侧分别粘有“孝行天下”和“孝母房车”等大字,在车厢顶面或车尾还有一行标语:“百岁母亲游全国”,在车头引擎盖上,则用“孝敬父母儿女有责”一行字,将一颗大大的红色桃心围了起来。
陈录雪说,这还不是这辆小车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这辆经他亲手改造过的轿车,可供4个成年人躺睡,还能做饭、洗澡、如厕……
“车顶上的帐篷是我的‘三楼’,我和我老婆住。”陈录雪介绍,开车时,他就将车顶的帐篷平整地收在车顶的行李架上;需要休息时就把帐篷展开,再用一块木板托着帐篷底部,展开后还有一把梯子支撑帐篷重量和供人上下。
在轿车的后备厢上有一间白身蓝顶的小板房。“这个板房和车厢是连通的,是‘医务间’。”陈录雪说,他一直想招募一位医务志愿者随行,目前医务间还空着,放些常用药和常备的医疗器具。而轿车车身就是“一楼”。副驾驶座椅靠背被取下来,改造成了余婆婆的小床。
“妈妈睡‘一楼’,一是方便老人家上下,二是车厢里可以开冷暖气,这样妈妈才不会冻着或热着。”陈录雪说,虽然车子看起来很简单,但他改造时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进去了,要确保安全实用,“当时花了不少心思”。
让妈妈舒舒服服地看风景
为什么要把轿车改成“房车”呢?陈录雪向记者透露了事情的原委。
2006年,陈录雪带着母亲到青城山短途旅游。“第一次进入景区,妈妈特别高兴,说要是今后可以看遍祖国的山山水水,那该有多好。”陈录雪说,当时他就在心底暗暗发誓,今后一定要带母亲游遍全国,舒舒服服地看风景。
2007年初,为了方便带着母亲旅游,陈录雪买了一辆二手轿车。不料2008年,余婆婆不小心摔倒,右腿再也不能弯曲。这样一来,余婆婆坐着也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改造副驾驶是我的第一步。”陈录雪说,四川境内的景点几乎被逛遍了,而长途旅行开销要大得多,为了省钱,他才开始逐步将轿车改造成了今天的样子,并外出自驾游。
据了解,陈录雪是四川广安某单位的退休员工,妻子没有工作。他每个月两三千元的退休工资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来源,目前还有因买房欠下的十几万元没还。陈录雪说,他有两个儿子,一个还在上大学。
“母亲年近百岁,有任何愿望我都要帮她实现。”陈录雪说,不能因为自己没钱就不尽孝,“如果等到我们变成有钱人再尽孝,可能父母就不在了。”
“明年要带着妈妈去西藏”
陈录雪告诉记者,8月15日,他曾到南京参加了一个“圆梦”的电视栏目,他的愿望是“带着母亲去西藏”。而周健强就是他在节目录制中认识的。周健强说,陈录雪的愿望得到了该栏目组的肯定,并为他发了3000元的梦想基金。陈录雪说,今年的全国游就是为明年带妈妈去西藏“热身”。
陈录雪介绍,9月21日,他们一家三口从成都出发一路游玩赶到重庆,目前可能会在广州做短暂停留。接下来,他们准备去港澳或经沿海北行,环绕中国一周。“9月下旬,我们翻甘孜境内海拔4300米的折多山时,母亲一点高原反应也没有,我相信她明年去拉萨一点问题都不会有。”
上一篇:新“二十四孝”渐入人心
下一篇:【文明花香】他把老人当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