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部长是从娃娃培养起来的
部长是从娃娃培养起来的
来源:未知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3-10-25 09:02浏览量: 次
2001年元月11日,美国新任总统小布什和一位华人女性一同出现在新闻发布会上,他宣布这位女性将担任新内阁的劳工部长,并且说:“她将把受人钦佩的特质带到新岗位上。”这位令人瞩目的女性就是赵小兰,她的入阁实现了华人入阁“零的突破”,不仅受到美籍华人的欢迎,也备受全球媒体的瞩目。
赵小兰取得今日的成功绝非偶然,除了她的自身奋斗以外,还与她的家庭教育关系有密切的关系。小布什的父亲老布什总统当年在白宫接见赵小兰的父亲赵锡成的全家时,带着极为赞赏的口气像夫人芭芭拉说:“应该向赵锡成先生和他太太朱木兰女士学学者们管教孩子。”
赵小兰1954年出生于台湾。他的父亲赵锡成从事海运业,曾是台湾远洋船队中最年轻的船长。他的台湾海事考试中名列第一,引起了香港船业大亨董洁云(董建华的父亲)的注意,经过交谈,董洁云对这位年轻人的才能和品质极为赞赏,出资让他到美国去深造。当时小兰才5岁,和妈妈朱木兰及两个妹妹留在台湾。1962年,8岁的小兰和母亲、妹妹一同乘船到纽约与父亲团聚。当时,他们一家的生活相当艰难。全家挤在纽约的皇后区的一个公寓房间里。父亲要打3份工,母亲要操心一大家人的衣食和照顾4个年幼的孩子。但是赵锡成夫妻俩一点也未放松对孩子的教育,无论多忙、多累总要抽出时间来关心孩子的学习。(赵家的家教不因家境的贫富忙闲而转移,这是最可贵的。)
那时,赵小兰才上三年级,就读于纽约117公立学校。当时,她几乎一个英语单词都不会。她听不懂老师的讲课,便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每一个字都抄下来,回家后对照字典去查中文意思。赵锡成打完3份工回到家已经很累了,但不管时间多晚,他回来第一件是就是在一旁看小兰整理翻译笔记,帮她解释她弄不懂的抑郁词汇和课程内容,还教她不要把d和b弄混,以及如何区分老师手写的p和q。除此以外,爸爸还要和小兰联系学校里的课堂用语和交际用语,以使小兰尽快地适应美国学校的生活。初到美国,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同学老师都是那样陌生,没有一个朋友,这对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多么的难受啊,可是由于父母的亲情,由于那及时而有效的帮助,那艰苦的环境不再是那么难以忍受了。一家人把一切当作挑战、当作考验。所以,尽管父女俩常熬到深夜,但小兰不以为苦,反而感到一种享受,从爸爸那里不仅获得了亲情,还学会了许多为人的道理。她觉得那段艰苦岁月也是她生活中的快乐时光。当年以后,她还怀着深情回忆它。(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爸爸伸出了手,不但使孩子获得了知识,而且增进了父女亲情。这份亲情除了支持孩子度过眼前困境,还成了孩子的终身精神财富。可见家庭教育把握时机的重要。)
赵小兰的母亲朱木兰和赵锡成一样时刻关心着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初到美国她也和孩子一样,一切都不熟悉,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同时还要料理繁重的家务。但是她和小兰她们一起读书。他们家至今在晚餐后很少开电视,这一段时间全家用在读书、交流、处理公务。这种习惯就是从初到美国起就养成的。仅此便可看出赵家的学习气氛之农。在这美国的华人家庭和白人家庭中是罕见的。
由于赵锡成的才华和努力,获得博士学位的他很快在航运财经界崭露头角。事业迅速发展,家庭生活也迅速改善,但是,富起来的赵父还是让孩子们读平民化的公立高中。孩子在外面花费无论多少都要拿回单据报账。赵锡成说,这不是小气,而是让孩子们学会自立,学会在美国生活中生存,懂得怎样用钱并养成经济头脑。(赵家的教育,既注意东方传统,又注意吸收西方先进成分。从小教孩子理财就是一例。这种因地制宜的施教为孩子在美国社会立足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赵小兰16岁时,无论是她个人还是家庭的状况都以相当令人满意。但在这年暑假,赵小兰仍然提出要找一份暑假工打打。赵锡成夫妇同意了,小兰就去了曼哈顿一家图书馆当管理员助手。
上班第一天,工作很忙的父亲放下其他事情专门抽出时间一直把女儿送到图书馆。临离开时,他对小兰说:“干什么都要进你最大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子工作中学到尽可能多的东西。”赵小兰点点头。在这里她虽然只是暑假工,但无论是做接电话这样的小事,还是研究方案这样的大事,她都很认真主动地去做,毫不马虎,不厌其烦,任何事情在求助别人之前一点是先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过。短短几十天,这个起眼的16岁学生赢得了馆内同事的瞩目,馆方对她的评价是:“勤奋工作,表现出独创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工作的预见性。”并请她下一个暑假再来。小兰深深体会到爸爸的话是那样正确,只要尽最大努力才能获得人们的承认和回报。
小兰一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中学,并顺利地进入蒙特霍利奥克学院和哈佛商学院。不论读大学和还是研究生,小兰的学费都是靠自己解决。她向政府贷款,暑假打工还钱。在读哈佛商学院时,她到爸爸的船务公司实习。虽然只是实习,但父亲却让她做难度最大的工作,有些事连公司资深人士也感动棘手,但小兰总是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完做好。能力超群的父亲从这些事情中看到了女儿的才能,他在女儿出色地完成了所交工作后,以这样的话来代替赞扬:“你有责任发展自己的天赋,你只要埋头苦干就没有办不到的事。”这句话对赵小兰人生道路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小兰的成长不仅得益于父亲的教诲,也得益于母亲的言传身教。母亲朱木兰受过很好的教育,但是初到美国时,为了孩子,她依然的放弃了工作的机会,承担了3个孩子的责任。直到1981年,也就是在小兰在27岁时,看到几个女儿长大成人了,年届五十的朱木兰才走进了校园读研究生,她每天认真地和一群像女儿一样大的年轻人一道听课、记笔记,最后以两年全勤的记录和良好的成绩获得了硕士学位。母亲的肩膀往往是孩子的起步点。母亲站的高,孩子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当时在校读研究生的还有后来台湾着名作家的刘墉,朱木兰的读书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夫人印象。20年后,他还专门着文叙述者一段同学故事,对朱木兰的好学和毅力表示了由衷的赞佩。
朱木兰可以说是中国式贤妻良母的典型。但她这个贤妻良母并不是仅仅以照顾好丈夫孩子为己任的。她和赵锡成一起树立了一个良好的家风。她对孩子教育有一套完整而严格的要求。
初到美国时,全家人挤在一个公寓房间,个方面都很简陋。但朱木兰仍要求孩子仪表整洁、行为大方,表现出应有的风范。在家时,她要求孩子把自己的床铺整理得一丝不苟,家里的用具也不许乱放乱丢。全家的作息制度丝毫不许放松,房间虽小条件虽差,但孩子的早上锻炼,放学后的学琴一样也不丢下。赵小兰现在能骑马,会溜冰,还带得一手高尔夫球。这些体育兴趣都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朱木兰说:“我们虽俭省,但你要学东西,绝对不省。只是既然要学,就有责任学好。”虽是“玩”,母亲也在注意严格要求,从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玩”,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生活,在玩中培养孩子,是一种高明而有效的做法。)
到了后来,随这赵锡成事业的发展,家里条件大大改观。小兰十几岁时,家里就有了管家。但妈妈仍然要求孩子们自己洗衣服、整理床铺、打扫房间。朱木兰说,管家是请来帮助父母的,不是服侍孩子的。她认为,无论是穷是富,对孩子的要求都是一样,这样孩子才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品行和作风。穷不能苟同,富也不能娇纵。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及早学会自立,更要紧的是让她们养成一种部位外物转移的好品质。
赵小兰她们姐妹几个,才小学直到离家读大学,不管家搬到哪里,也不论经济情况有很多大变化,每天都要听闹钟起床,自己整理内务,料理早餐,赶校车上学。放学后,由大孩子带领小的一起读书做功课,然后帮妈妈分担家务。到了周末早晨,她们还要出去整理庭院。后来她们家的院子占地两英亩,打扫车道、清除杂草都是姐妹们的事。家里的游泳池也归她们清理,她们每天要捞去池中的落叶和其他脏东西,检查各种设备,冲洗池壁。赵小兰读大学以后,她16岁的妹妹除了要继续带小妹妹做上述事情外,还要负责处理家里的账单、将圣诞卡邮寄名单输入电脑,并接听晚上的电话。这一切都养成了孩子们的办事能力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说来难以相信,赵小兰家门前长达120英尺的车道竟然是几姐妹在父亲带领下自己动手铺成的。赵小兰后来在《我的事业和人生》中写道:“那时候我们不见得喜欢。如今想来,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流,很能领会父亲的良苦用心了。”对于这些事情,作为目前的朱木兰这样说: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有责任。正由于她们贡献出自己的心力,所以尤其会爱这个家,觉得自己是家的一分子。家是属于自己的,特别是在一家人的工作中,更能体会到荣辱与共、同心协力,从而产生沟通意识。(让孩子从小做家务,决不是可有可无的小事情。它除了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协调发展外,还能使孩子养成务实的良好习惯,培养孩子的办事能力和团队精神,同时,也是增进家庭成员责任感和亲情的一种好方式。朱木兰这段话很有见地,值得借鉴。)
到过赵家作客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很感人的现象:每当有赵锡成夫妇的客人来,6个女儿只要在家,一定会出来打招呼。她们一非常恭敬的态度为客人奉茶,脸上总是带着真诚的笑容,令人有如浴春风之感。而到了宴客的时候,赵家几个身为博士、硕士的女儿不但不上桌,而且守在客人身后为长辈上菜、斟酒。这些客人无论是华人还是美国人都感到赵家那种深厚的东风文化底蕴。(这不仅仅是个家风问题,而且是对中国文化的态度问题,赵氏夫妇身处异国,并未数典忘祖、妄自菲薄,他们这种珍视民族文化传统的态度,肯定给了孩子们重要的影响。赵小兰身上的雍容气度,就得益于东风文化的熏陶。)
有的美国人惊讶于赵家姐妹对父母的这种孝顺,他们怀疑赵锡成夫妇是否过多地要求孩子守纪律和服从了。其实,赵家姐妹的这些行为并非父母强制的结果,而是基于经过亲子之间充分沟通获得的共识。赵家人只要聚在一起,那天的午餐后必然有其段亲切的聊天时间。大家自由交流,孩子们可以充分说出自己的新想法、新计划,父母总是以平等的态度提出自己的意见。由于父母是博士和硕士,孩子们也都是博士、硕士,所以这种交流和讨论常常达到很高的层次,但和学术会议及工作会谈不同的是,这里融进了浓浓的亲情。
他们多年来还每年安排两次全家的旅游,从选择地点、订旅馆房间,乃至吃饭餐馆,完全由孩子负责,父母很少过问。孩子们都很乐意去做这一工作。因为她们觉得,这旅行事务,不仅是对自己组织能力、办事能力的锻炼,也是一次报答父母、为父母服务的机会。
赵小兰进入华盛顿的高层圈以后,从总统到同事到媒体,对她的学识、修养、办事能力、团队精神,乃至她那既亲切又带有适度矜持的风度和对方雍容华贵的气质,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她能成为第一个进入美国内阁的华人绝非侥幸所致。老布什当年要夫人学学赵家的家教也绝非客套之语。这一评价,更使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家庭教育刮目相看。对于东方家教和西方家教孰优孰劣,赵小兰并不加以评论,她只是牢牢地记住父母为她所做的一切,并从亲情中获得极大的快乐。尽管她的事务很忙,但她始终经常抽出时间和家人相聚。老布什至今还记得,担任了美国运输部副部长的赵小兰曾在父亲节特地从华盛顿赶回纽约家中,给老父亲送上一份礼物和女儿的祝福。
评点:
常说:“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孩子永远读不完的一本书”。赵锡成、朱木兰夫妇的勤奋好学、事业追求,对赵小兰的成长起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父亲打完3份工,无论多累、无论多晚,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和女儿一起学习;母亲年届五十,还走进校园读研究生,每天和一群年轻人一道认真听课、记笔记,可以说,没有他们的言传身教,也就没有赵小兰今天的成功和成就。现代着名教育家、《成功学》作者希尔博士认为:“孩子需要榜样。父母是家庭环境的主要创造者,是孩子的天然老师,其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是怎么估价都不会过高的。”前苏联着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告诫为人父母者:“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在影响着孩子。你们怎样对待、这样对待工作,甚至这样穿衣、怎样读报——所以这些,都看在孩子眼里。”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可见父母榜样的作用是多么大。
更为难得的是,赵氏夫妇把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了。贫不苟同、富不骄纵、勤奋好学、孝敬父母、善待他人、自主自理、责任心强等等,这些难能可贵的品质不仅他们继承了,而且传给后代。赵小兰表现出的既亲切,又带有适当矜持的风度和东方式雍容的气质,让美国人折服,这也是赵家珍视传统的家庭获得成功的一个证明。
上一篇:家长:请教育孩子平等待人
下一篇:教育孩子适应应试教育